国际商报记者 顾鸿儒
2月26日,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天津鹏瑞利医院开诊;2月28日,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外资企业在上海落地,业务涵盖数字医疗、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今年以来,中国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步稳蹄疾,成果丰硕,为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注入新动能。
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新增大连等9个试点城市,并围绕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提高医疗康养领域对外开放和服务保障水平等14个方面提出155项试点任务,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再迎政策利好。
受访专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不仅为国内外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活力。
优化供给 催生新机
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再扩围,即在已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与此同时,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通知,表示已总结金融、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经验,将在全国或相关地区复制推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聂平香研究员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服务业扩大开放的155项任务,特点十分显著:一是聚焦跨国公司有较大诉求的领域,如电信、金融等;二是围绕国内优质供给不充分、民生有较大需求的领域,如医疗、旅游、娱乐等;三是在新模式新业态领域加快开放力度,如围绕重点领域的维修、研发、设计、租赁等;四是加大服务领域制度型开放,如加快推动国内外管理规范相融相通,加大在产权保护、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专家看来,试点创新的步伐再次加快,标志着服务业的高水平开放将“解锁”更多新机遇。
“上半年,中国进一步推动电信、金融等重点领域开放。此举一方面积极回应了跨国公司对中国高水平开放的诉求,吸引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引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丰富高新技术、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高水平开放倒逼行业改革创新,从而推动中国整体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电信、金融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其开放水平的提升也将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更好支撑,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聂平香说。
聂平香认为,服务业开放,尤其是赋能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两业融合”发展的开放举措,能够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智能化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生态以及消费驱动的定制化制造等新增长点出现。
“电信领域分为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目前增值电信是开放重点,主要从外资准入方面实施开放举措。典型表现是外资股比上限进一步提升乃至取消,叠加数据跨境流动方面的便利化举措,必将为外资企业在华深耕带来更大空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周念利研究员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空间广阔 持续挖潜
实际上,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已开展十年之久。记者梳理发现,自2015年起,中国分三批设立了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在内的11个试点省市。随着前述9个城市的加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数达到20个。
商务部数据显示,1—5月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96.4亿元,占全部使用外资总额比重超七成。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服务业开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周念利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已清零,服务业成为对外开放深入推进的主阵地。其中,跨境服务贸易和数字服务贸易的开放是重点领域。”
“上半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扩围力度远超以往,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尤其在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继续推动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聂平香说。
专家建议,试点城市应以此次服务业开放为引领,围绕自己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或潜力产业,推动市场主体集聚,打通产业上下游发展之间的痛点、堵点,形成全产业开放创新发展的集成优势。“例如,重庆应加快落实金融开放创新发展措施,更好地服务当地产业以及陆海新通道发展;海南博鳌乐城则应围绕国家在医疗康养方面赋予的开放政策,加快推动打造国际医疗康养目的地。”聂平香说。
稳拿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